作者:木清,编辑:小市妹
医药医疗作为一个长坡厚雪的行业,一直被市场高度关注。针对不同类型疾病,也涌现出了不少优质的独角兽公司。
Sunho Biologics就是一家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同类首创/同类最佳的生物制剂,通过直接调节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系统来调节免疫微环境的生物制药公司。
2023年8月3日,盛禾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不过没有商业化产品,连年亏损的盛禾生物,不知冲刺结果会是如何。
盛禾生物于2018年成立,有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公司目前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官殷刘松博士在抗体及细胞因子开发和管线管理方面拥有超过16年的工作经验。而拥有公司85.11%股权的实控人张峰在临床开发、产品上市和营销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盛禾生物已拥有一体化研发能力,在发现、开发、研究、生产等各个环节都拥有自主能力。
而自从2018年港交所针对生物科技公司推行18A上市规则以来,港股成了大陆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圣地,越来越多未能实现盈利的大陆生物医药企业扎堆港交所。
据悉,2023年至今,包括盛禾生物在内,已经有9家生物科技公司遵循该规则,在港交所寻求上市。目前排队等待聆讯的公司中,差不多每5家就有1家是生物科技行业的企业,递表拥挤度可见一斑。
而且18A概念股上市后的表现却并不理想。德琪医药-B、开拓药业-B(09939.HK)等公司的跌幅都不小。
股价大跌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18A概念公司的盈利难问题。
招股说明书显示,盛禾生物目前共有9个产品管线,其中6个产品进入了临床阶段,6个产品中,IAP0971、IAE0972及IAH0968是盛禾生物的核心产品,其中IAP0971和IAE0972为抗体细胞因子,具有抗肿瘤活性;IAH0968是一种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增强mAb。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3月,公司未有主营业务收入,仅通过政府补助、银行利息等非主营途径有322.4万元、1379.5万元和602.7万元的其他收入。而同期,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7063.2万元、5198.8万元及1531.1万元,亏损整体处在一个相对稳定但数额不小的状态下。
而且盛禾生物的三款核心产品,进度最快的也才到临床Ⅱ期,而临床阶段的每一关都是九死一生,成功率着实是不高,产品后续能否真正实现商业化确实不好说。对此盛禾生物也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无法保证我们最终能够成功开发和销售我们的核心产品或我们的任何管线产品。”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一直以研发周期长,投资金额大而著称,行业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双十定律”,即需要耗时10年,耗资10亿美金,才能将一款药品从研发做到商业化应用。没有商业化产品带来收入,带来经营现金流,新药研发烧的钱就只能来自于融资。所以找钱,成了生物医药公司维持生存的日常工作。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盛禾生物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17.5万元,现金流紧张状况不由分说。而盛禾生物也一直没有停下融资的脚步。2023年,终于完成了成立以来的首笔大额股权融资,这也是冲刺上市的关键一笔钱。
2023年5月31日,盛禾生物与倚锋安盛以及倚锋安禾之间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倚锋安盛以1.4亿元,倚锋安禾以7000万元认购盛禾生物的股权,于8月2日正式完成交割。这两家私募公司合计出资2.1亿元,持有盛禾生物14.89%的股权。
融资后完成后,盛禾生物的投后估值达到14.1亿元,以港股计算,刚好超过15亿港元,满足了18A上市的硬性要求,即市值至少达到15亿港元,运营资金足可应付自上市文件刊发日期起至少十二个月所需开支的至少125%。
与此同时,一级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一级股权融资的方式也无法进行无限复制粘贴,而新药研发这个“烧钱”的活儿又时刻不能停下。
所以,冲击上市,在二级市场上去融钱,成了为数不多可行的方式。正好港交所有鼓励的政策,所以盛禾生物才在完成股权融资,达到硬性要求的隔天晚上就迫不及待地递表。
港交所的18A上市规则,为生物医药企业开创了一条更加便捷有效的融资渠道,但是没有一款商业化产品,未能真正经历市场检验的盛禾生物,还充满了太多的变数。二级市场投资者相较一级市场而言,风险偏好更低,所以想要二级市场投资者真正买单,推进产品商业化成了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